连日高温侵袭重庆,导致不少中老年游客出现乏力、失眠等问题,免疫力下降,增加了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尤其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危害更大。7月29日,“警惕蛇缠腰,主动更健康”主题科普活动在重庆举办,倡导50岁以上人群及慢性病患者在酷暑下积极践行主动健康理念,重视带状疱疹预防,做好健康“第一责任人”。
免疫防线遇高温“大考”,严防带状疱疹偷袭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与医疗美容中心主任赵恒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与医疗美容中心主任赵恒光指出:“夏日高温,50岁以上的市民,尤其是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应高度警惕‘蛇缠腰’(带状疱疹)。”
据悉,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超过90%的成人体内潜伏此病毒,约1/3的人一生中会患病。伴随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会增加,50岁以上风险陡增且病情更重。我国每年病例可能超600万例。
赵恒光强调,带状疱疹疼痛剧烈,难以描述,且随年龄增长,后遗神经痛发病率增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虽然民间俗称带状疱疹为”蛇缠腰“,但其并非只长在腰部,表现多样,且有一定的复发几率,约10%的患者会复发,平均每年约1%的患者会再次发病。
“最好的治疗是预防!主动预防远胜于患病后的‘亡羊补牢’。” 赵恒光呼吁50岁以上及慢性病患者应积极接种疫苗。据悉,目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开设了带状疱疹疫苗接种门诊,该门诊的启动大大提高了患者对带状疱疹疾病的风险认知和预防行动。
慢性病患者陷入恶性循环,预防是关键
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老年病科主任王兴胜
带状疱疹对慢性病患者威胁尤为突出。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老年病科主任王兴胜解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损害免疫和神经系统,降低对病毒的抵抗力,易形成慢性病与带状疱疹相互加重的恶性循环。
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患带状疱疹风险比一般人高60%,患病后神经痛更重更久,近1/4的糖尿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会导致血糖控制恶化,住院风险增加27%;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患带状疱疹风险比普通人高39%,疼痛更剧烈持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王兴胜建议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夏季绷紧“主动预防”弦:“综合防控是关键,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科学管理基础病,稳定血糖血压;及早构筑免疫屏障,将带状疱疹疫苗接种纳入健康管理方案,形成多重防护。”
社区便民服务让带状疱疹预防更可及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周春碚
针对带状疱疹,预防接种是最经济有效的策略,而社区则是疾病预防的第一道防线。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周春碚介绍,重庆面向中老年及慢病人群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重医附二院皮肤科设带状疱疹疫苗门诊,实现“即诊即防”;试点“公共卫生医师处方+全科医师疫苗健康处方”双处方制度;依托“渝快办”和“重庆疾控服务号”提供线上全流程服务;渝北区、江北区等多个正积极开展带状疱疹疫苗接种惠民政策落地。
重庆市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鲍教洪
针对慢性病患者能否接种的疑问,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鲍教洪明确:“多数情况下,慢性病稳定期并非接种禁忌,反而可通过接种降低风险。接种前请咨询专业医生。”
此外,面对夏季高温湿热引发的慢性病管理挑战与疫苗接种需求,为了让更多居民轻松获得免疫保障,鲍教洪表示,社区也在积极探索“医防融合、智慧服务”的创新路径,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强化科技支撑,构建起全链条健康防护网络。
“为探索夏日老年人健康管理创新服务,我们社区推行智能健康监测;组建接种小分队上门服务;实施‘志愿者+家庭医生’双轨巡诊;建立高温三级预警响应体系;开展常态化科普宣传。”鲍教洪说,希望通过这些举措,有效降低夏季健康风险,助力老年朋友和慢病患者享有高质量生活。